拆迁一夜成百万富翁网友:有钱人不算有人
去年杭州大望井村搬回时,乔瑞山收到了超过600万的赔偿。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富人,因为在丽水桥买了两套公寓、装修、买车等费用后,他手头只剩下一百万。有了这笔钱,他准备养活老人,并为他的子孙后代存一些钱。
村里的人说,很多媒体报道了搬迁让他们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消息,这有点夸张。 “有些人拿了一两百万的赔偿,不想搬回房子。现在他们买不起房子。你买什么,喝什么,养孩子?”
但每个家庭都有车。一年来,大望井村降下汽车600多辆。 75岁的陆政才刚刚花38万元给小儿子买了一辆英国车。原来的旧车卖了2万元。
拿到拆迁款后,先买车,先买车
和村里的大多数家庭一样,乔瑞山一家全靠拆迁前房子的转租收入。 “我们家有四十多间转租的房子,我还住十间房,一个月没有一万,至少八九千。”
拆迁过程中,这些房子被计算为800多平方米,正是如此,他得到了超过600万的赔偿。
乔瑞山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大金戒指。村民们开玩笑说,是因为他只有两个儿子,没有负担,而且很有钱。去年下半年,他在南湖中原斥资超过四百万,买了两套公寓,和孩子一起住。大儿子100多万在通州买了房子。
陆政才和乔瑞山同岁,两户人家在镇东,一个在镇西。陆政才买房比乔瑞山晚一点大望京村,正赶上今年的低谷。他花了300多万元在丽水桥东园买了一套公寓,和小儿子住在一起。
因为两个儿子分居,陆正才家里有两本户口本。在拆迁过程中,他安排了一个户籍要求补偿,一个户籍要求提供两套住宅。他打算等年底安居房建好,再把那两间安居房出租,养活那边的房子。
除了买房,还有很多人选择搬回出租屋居住。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直至搬迁房屋建成搬入。
望京一号地被拍卖后,周边楼市暴跌,但陆政才和乔瑞山都没有准备买房。在他们看来,房子比任何其他房子都坚固。
说起在村里买房,他们都承认,现在不管多少钱,家家都有车。 “互相比较,我儿子昨天来找我,告诉我谁买了哪些车,谁开哪些车。那我可以不买吗?”
陆政才两个月前给小儿子订了38万的车,面试前一天就到了。其他三个孙子都在搬迁后不久就买了车。
一年来,大望井村1700多户家庭新增车辆600多辆。大部分是两三百万,最少的可以花费16万。
有钱吗?没钱?
“买房之后,就没有钱了。” “超过一百万,我怎么能活下来。” “大部分都拆了,买不起。”在采访中,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认为自己。是的,靠着搬回去一夜暴富大望京村,成了百万富翁。在他们看来,100多万元曾经是有能力的,但现在他们连房子都买不起。
“你看着我们,拿了几百万,但买了房子后,剩下的不多了。”当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很有钱时,陆正才指着对面的一位老太太说:“他们买了房子以后,生活就成了问题。”老太太对她说,别跟她谈房子的事,不然她不回去就吃不下饭了。
随着搬迁,大望井村村民的身份也从务农转为打工。根据规定和往年搬迁的善后经验,农民转岗后,政府部门必须解决在岗人员的工作。一般是园林绿化和环卫工人,月薪1000多。
陆政才的两个儿子符合条件,被告却被告知没有合适的职位,需要等待。 “我们等不起,孩子们还要学习。” “没有人有500万,所以要500万。”虽然在家里等着的农民每个月能拿到700多元,但很多人还是选择自己找工作。陆正才的小儿子找到了一份开公交车的工作。
村民拿到钱后,基本没有生意,投资工业。因为大家都觉得现在做生意不容易,甚至有人说,做生意的都是傻子。
早在搬迁前,各家交通银行就闻到了钱的味道,就到村里挨家挨户宣传自己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买车的余款存入交通银行。也有投资基金和股票市场,但是亏的多,赚的少。现在,乔瑞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各个交通银行的理财和存款的区别,也可以从上面选择最适合他家的。
金钱是问题的根源。家庭纠纷较多。
陆政才给两个儿子买了保险,连续20年每年交几千元。任期届满后,两个儿子就可以享受父亲留下的财富,如同得到报酬一样。
“我们这些人,老实说,生活没有不好的东西,但很难告诉下一代。我们每个月的工资超过1000元,我们没有能力养活我们孩子们。”孩子生死存疑,成了陆政才和乔瑞山的心病。
与小儿子同住的吕政才,不仅不向母妻要钱,还赚到了物业费、停车费、养路费等大笔开销。他一个月1030元的养老金,基本可以维持全家的日常开支。他养着儿子儿媳每月2000多的工资。
拆迁后,更让村民苦恼的是,家庭纠纷增多。 “不是老妈告诉老妈,也不是老爸告诉老妈,两姐妹互相告诉,甚至还签了名。”陆政才拿到拆迁补偿后,给四个孩子分了分,但还有孙子在身边。他吵架,说没有平等的一碗水。
“也就是说,爸爸会给我更多。我的生活条件很差,那就是说我需要钱。”陆正才说,他家好像没有上庭,孩子们还算恭敬,但也有吵闹的事情。 “钱是问题的根源。”
大量的金钱让村民们更加警惕和防备。陆正才在和老街坊闲聊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跟街坊说,钱还在他自己手里。要是给弟弟和女儿,万一以后婚姻出现问题,媳妇也不会拿钱跑了。
每天生活,养鱼,种花,聊怀旧
每天早上,陆正才、乔瑞山等一些老街区都会聚集在大望井村马路对面的花园里,坐在街边的花坛边,看着里面的绿树遥远的村庄。说些旧事。
老人说,比起年轻人,虽然不愿意搬回去,因为“故土难离”。乔瑞山老院落建在望京公园的一座小山上,上面建有一座白亭。
拆迁后,大望井村的人到处搬家,老街区突然失去联系。 “刚搬进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尴尬,找不到熟人。听说新村里有大望井的人,但就是找不到。”乔瑞山和陆正才的新家相隔不远,却隔了几次。几个月,只在散步中相遇。
村里有三四户人家拿到了几千万的补偿,村里的人还不知道搬进哪里了。
在大望井村旁边的小湖里,有一小块新开的地,种着小蔬菜或花生。这些都是大王井村那些抽不出时间的老太太们种植的。虽然他们知道不能喝受污染的湖水的土壤,但他们仍然对种植它们很感兴趣。
乔瑞山说自己住在高档新村,没有地方种东西给自己,于是就开始抚摸卧室里的花草。如果你看花,就把它们买回来。现在露台上开满了鲜花。
陆正才开始养鸭子。我在家里买了两个大坦克,都是乌龟。他觉得屋里很干,只好养猪来降低室外温度。
乔瑞山花几千块买了一辆摩托车三轮车,在玻璃窗上搭起了一个“自用”的小棚子。这是他每天晚上旅行的工具。
陆正才依旧骑着他的旧自行车,每天像通勤一样,去小花园和老街区闲聊。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