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地下运兵道开放的地道则又窄又矮
狭长是许多人对曹操运兵路的第一印象。 12月21日下午,正在进行保护性救援加固的市区曹操地下部队运输路段以另一种方式呈现:这是一段宽高的民用路,呈梯形,看起来更像杠铃。结构复杂,更具观赏性,让这条古老的隧道更加神秘。
考古人员推测,从这条隧道的施工方法和特点来看曹操地下运兵道,它可能是一个疏散城市或指挥县,但具体用途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发掘。
人站在隧道里,手臂可以平静地伸出。
现在开放的隧道又窄又短
12月21日下午,这条古隧道位于已经通车的地下运兵道内的一个岔路口对面。目前正在进行保护性救灾和加固工作。这条古隧道的入口类似于露天的运兵路。需要蹲下才能进去,不过走近了里面却是别样的风景。
隧道太宽
现在开放的隧道太短,有些地方需要蹲下才能通过
这条古老的隧道太宽了。站在隧道中央,可以从容地张开双臂,举手几乎触不到底部。隧道两侧下半部分为砖结构,部分已脱落,上部为土结构。隧道的两端是一个比较暗的区域,呈方形,整体看起来像一个杠铃。
隧道内部分砖块表面有裂缝
隧道内部分通道尚未开通
市文物局博物馆科科长李刚介绍,这条古隧道全长36米,较宽的部分宽10多米,下部约1.3米,上半部分是2.2米。从左到右,高度约2.2米,最高点约3米。已经开通的部队运输线长度基本在0.7米左右,高度超过1米。
隧道的许多部分都是土木结构
除了这些直觉上的差异,李刚通过仔细观察隧道的表面,发现这条古隧道一部分是民用路,一部分是砖路。 “古隧道有土木结构、土结构、砖结构,已经开通的运兵路基本都是砖结构,在这段路段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木屑,有的地方有明显的夯实标记。这些非常罕见。是的。”李刚说。
隧道内部分地层表面可见方形夯痕
李刚强调,有几个明显的撞击痕迹。每一个夯痕都清晰、方正、排列紧密,如蜂窝状。 “这些夯痕应该是工人在修建隧道时留下的,目的是压实土壤。”
古隧道内部高度也很高,最高点可达3米。
李刚表示,从这条隧道的施工方式和特点来看,可能是疏散县,也可能是指挥县,但具体用途有待进一步发掘,目前尚不清楚。
新发现的古隧道入口
市文物局局长许彦秋说,这条古隧道被发现时曹操地下运兵道,隧道下部已经被泥土吞没,上部裸露在外。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近日启动了保护性抢救。加固后,工人们清理掉隧道上的泥土后,呈现出这样一个非常不一般的隧道。
古隧道可以同时容纳几个人
许彦秋说,古隧道现在已经成为合肥旅游的重点,但目前它的真实面貌只有十分之一。这条隧道比以前的开放隧道空间更大,结构更复杂,更具观赏性。后来徐州的旅游业发展和古隧道的进一步钻探,意义深远。
明天的天气
阴天
-1~10℃